1月12日,《中國教育報》刊發: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聚力專業群建設 引領高質量發展,全面報道了學校立足“專業有特色、學校有品牌、辦學有質量”的建設目標,始終把打造高水平專業群作為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來抓,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校的典型經驗。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1/12/content_604478.htm?div=-1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聚力專業群建設 引領高質量發展
溫道軍
■特色為筆繪制“雙高”建設新畫卷?河南篇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專業群建設單位。學校立足“專業有特色、學校有品牌、辦學有質量”的建設目標,始終把打造高水平專業群作為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來抓,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校。
對接產業
打造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器
緊盯產業和地方需求設置專業群。圍繞河南省“兩個確?!薄笆髴鹇浴焙湍详柺薪ㄔO河南省副中心城市需要,促進產業需求側和教育供給側要素全方位融合。學校開設的60多個專業中,與河南省和南陽市的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超硬材料等優勢特色產業,以及機器人、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有著極高的吻合度。在學校近幾年新增設和調整的專業中,就有南陽市急需的智能制造、光電技術、人工智能、農村電商、中醫藥營銷等專業方向,為當地加快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嫁接、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謀篇布局提供了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優化整合專業群。學校專業結構體系實行專業集群、專業群、專業三級架構,整合組建了裝備制造、自動化、電子信息、汽車與航空、建筑工程、測繪環保、經濟貿易、文化旅游與國際教育8個專業集群,設置20個專業群,每個專業群包含3—5個專業。目前,學校建有國家重點建設專業5個、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家骨干專業6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5個、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兩個、河南省特色專業7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9個,形成了以工科專業為主體,以機、電、土木類專業為重點,以軍工專業為特色,工、管、經、文協調發展的專業結構體系。
緊扣軍工和軍民融合打造特色專業群。學校是河南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僅有的一所高職院校,面向裝備制造、先進金屬材料、軍民融合等領域,開設了機械制造、模具與材料成型等專業;面向服務工業控制、電力電氣、光電子、工業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開設了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光電技術等專業;面向通用航空、民航地勤、航空物流等領域,設置了通用航空類專業;面向現代測繪、環境保護、高分北斗應用、應用化工、民用爆破等領域,設置了測繪、遙感、空間信息、安全監測、環境保護類專業,構建起了軍工特色鮮明的專業體系。
共建共享
建設專業群高質量發展的資源庫
立足融合育工匠,構建“立體覆蓋、層級傳導、常態運行、特色鮮明”的綜合育人資源體系。推動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目標統一、有機融合、多元互促,構建思政課、專業課、實踐課三位一體的綜合育人資源體系。通過完善課程思政“一二三四”建設機制、思政精品項目指導治理機制,推進課程思政“十融入”,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在“四位一體、跨域融合”團隊建設理念指引下,教師運用“五一”教學法、示范課堂等成果指導創建教學創新團隊,形成以點帶面的品牌示范效應。近年來,學校以“全國軍工文化教育基地”為載體,開展軍工特色文化育人活動,形成了一大批綜合育人品牌項目,“紅色軍工文化鑄魂育人工程”入選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兩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程,5門課程被認定為首批河南省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學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被認定為河南省首批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課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
立足崗位建課程,構建“縱橫互聯、上下互通、高層互選、功能互助”的模塊化專業群課程體系。依據產業需求,從工作體系構建出發,校企合作搭建底層共享“通識課+專業基礎課”模塊、中層分立“專業個性化基礎課+專業核心課”模塊和高層互選“專業互選課程”模塊,構建起基于職業技能標準的“三級循環”課程體系,即:單門課程內通過解決工作案例項目實施一級循環;在課程群內的課程間,通過模塊式項目化課程實施二級循環;在課程群之間,通過學期項目實現跨課程群的三級培養。2021年,學校開發與國際標準對接的專業標準兩個、課程標準8個,建成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一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2門、創新創業金課一門。
立足大賽促提升,創新“項目化融合、集群化課程、全員化參與、集成化運行”的崗課賽證協同育人體系。學校是全國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現有試點專業58個,“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覆蓋全部專業、全體學生。學?;凇耙詬彏榛A、以課為核心、以賽為引領、以證為標準”的理念,實現“崗課賽證”協同育人,通過崗位模塊課對接真實崗位,將各類國家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內容融入行業應用實踐課程,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訓、訓賽結合”,通過建立“校、行、省、國家”四級金字塔式大賽工作機制,形成了“校賽為基礎、行賽為拓展、省賽為重點、國賽為引領”的大賽工作格局,取得了突出成效。近3年,學校的各類獲獎數居河南省首位,走在了全國高職院校的前列,彰顯了學校的育人成效和教學水平。
理實一體
構筑產教融合實踐育人的大平臺
激發活力,建設“資源共用、人才共育、技術共研、成果共享”的緊密型協同育人平臺。推進產教緊密結合,校企協同育人,學校以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河南省國防科技工業高等職業教育集團為平臺,建立了政校行企多主體協同育人的合作平臺,全方位構建合作密切、深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共同體,打造“產、行、企、?!彼姆铰搫訁f同創新平臺。學校以產業為基礎共建產業學院,實現產教深度融合;以行業為依托共建科研平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主導、統籌作用;以企業為主導共建企業學院,挖潛企業的主動作用;以院校為紐帶構建中高職一體化學院,吸納行業、企業等主體參與專業群治理。學校建有“航天裝備制造產業學院”等8個產業學院,政行校企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為建設高水平專業群提供了重要支撐。
提供動力,打造“開放多元、體系完備、功能集成、虛實一體”的高端實訓平臺。積極吸收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標準,將信息技術和實訓設施深度融合,構建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構想性、智能性的虛擬仿真實訓教學場所,搭建以實帶虛、以虛助實、虛實結合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建設與實際職業情境對接的虛擬仿真實訓環境,有效解決實訓教學過程中的“三高三難”痛點和難點,不斷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水平。比如,學校圍繞建筑工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思路和建設目標,堅持科技引領,建設了“一個平臺、兩個支撐、3個空間、9個中心”,打造建筑工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1239”模式,有效解決了建筑工程實訓教學痛點,實現了虛擬仿真實訓貫穿建筑工程項目設計—預算—施工—安裝—裝修—結算全過程,加速模擬生產時間、延伸實訓操作空間、創造沉浸式學習環境。目前,該基地已被確立為全國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
凝聚合力,構建“教培共促、協同共建、多方共享、互利共贏”的社會培訓平臺。遵循“一綱雙目三維三層”建設原則,推動開放式培訓資源平臺建設。即以服務育訓并舉為總目標,為履行高職院校育訓并舉法定職責打好堅實基礎,以企業崗位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為重要依據,從專業、課程、任務3個維度規劃建設校內相關內容,從職業、崗位、技能3個維度兼顧企業相關需求,建設富有軍工行業特色、適合教學需要、滿足培訓需求的全方位、多品類、高質量的培訓平臺,實現學生培養與行業企業技能培訓兼顧、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兼修、教師教學能力與學生技能素養兼得。學校引入行業標準和新的動態,重點抓住專業教學方法應用與實踐、課程開發技術應用、信息技術應用和技術技能實訓等方面,將資源劃分為10大模塊,設計開發了110余門相關課程,為高質量開展社會培訓提供了有效保障。
團隊引領
培育專業群創新發展的先行者
聚焦教師素質階梯式提升需要,實施“五大工程”,打造高水平團隊。通過校企協同、內外聯動,開展“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實施“雙師”共育工程、“墩苗”成長工程、“青藍”傳承工程、“骨干”提升工程、“名師”指引工程,“雙師型”和“雙師”結構雙管齊下,分級打造師德高尚、技藝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隊伍。2021年學校新增國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一個、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4個、全國高?!包S大年式”教師團隊一個、河南省高等學?!包S大年式”教師團隊一個、全國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名師團隊兩個。
聚焦專業群治理現實訴求,探索基于“三長制”的團隊建設新路徑。多措并舉打造基于專業群“三長制”(專業集群長、專業群長、專業長)的結構化融合型教學創新團隊。團隊成員教學業務由“三長”管理、行政工作屬部門管理與崗位績效考核相結合,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學習能力實施課程分組、項目分組、競賽分組等多種分工協作模式,開展融“產學研賽創”多能力提升的教育教學活動,建立常態化交流學習機制,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形成適應性強的課程模塊化教學,提高團隊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
聚焦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開展“六階段”進階培育,打造“四層級”教師團隊。充分發揮學校教師發展中心作用,搭建國家、省市、學校3個層面的縱向培訓平臺,加強校本培訓組織機構橫向建設,使得“自上而下”的組織框架和“自下而上”的培訓需求相適配。按照新任教師—合格教師—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領軍人才6個階段,為教師提供分階段、立體化、漸進式的培訓內容,形成全程化、可銜接、進階式職業生涯育訓體系?!熬€上+線下”建設教師發展中心,采用校內和企業、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提升教學能力。精準確定入門級、普通級、高手級和研究型4個層級,分層次開展專項培訓,建強教師培訓的“組織體系、管理體系、學科體系、內容體系、研修體系和保障體系”六大培訓體系,實現“雙師型”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